原标题:寒假该怎么帮孩子有效预习各科?这几个方法兴许能帮到你
“
预习之所以有必要,是因为它除了能让学生提前处理一部分知识之外,还能让他们“做好心理准备”,开学将要面对的课堂。
寒假虽然短,孩子在家还是要对下学期所学的内容有一个预先了解,开学的效果才会更好。但是,孩子自己的预习效果可能并不是很好,那可能是没有掌握好的预习方法。
要想提高预习的效果,最主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现有的问题,然后逐一解决。也要把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分类:自己能解决的、需要查工具书的、需要家长指导的、需要开学老师讲解的,按照轻重程度进行排序解决。今天给大家推荐语文、数学的几种预习方法,家长可以给孩子们收藏指导,帮助孩子找到好的、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。
数学预习方法
笔记预习法
1
首先,孩子在阅读课本后,可以先把把自己的理解、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。
其次,可以让孩子预习后,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、公式、关键语句等等,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、理解。
最后,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,基础掌握的比较好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。
温故知新预习法
2
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样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那么这种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就可以尝试去用了。
在预习过程中,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,归纳新知识的重点,找出疑难问题,另一方面复习、巩固、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。做到“温故知新”,使知识系统化。
习题试解预习法
3
预习如果只看书,很多问题并不能被发现,这样的预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预习不仅仅包括看书,还应包括做习题。要让孩子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。
对于计算类新授课、练习课,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,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,然后再尝试练习。通过尝试练习,可以检验孩子预习效果,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。
动手操作预习法
4
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,要求孩子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,通过剪、拼、折、移、摆、画、量、观察、比较等活动,体验、感悟新知识。
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,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,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、材料等,在课前准备好。孩子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,才能知其所以然。
语文预习方法
提纲预习法
1
所预习的内容列成提纲
提炼概括为有联系的结构,使要学的内容层次分明,脉络清晰,观点突出,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。
列出学习的重点、要点
经过这样的预习,学习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和识记,为课文听讲铺平道路,而且也便于课后复习。对记忆性、逻辑性强的科目都有不错的学习效果。
符号圈点预习法
2
语文预习中,阅读课文时找到重点、难点,并用一套符号圈点勾画字、词、句、段。
尽量做到眼到、手到、心到,使读、想、记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,标上记号,为听课、复习做好了充分地准备。这样有利于集中注意力,激发思维,增强记忆。
初读标记
可用铅笔进行标注,勾画出文章的要点、难点和疑点,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。
重读整理
化解第一步的重点、难点和疑点,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。具体的说就是对第一遍的标记该删除的删除,该增加的增加。
快速阅读预习法
3
语文预习课文我们要明确这篇课文何时、何地、何人发生了什么事,为何发生的,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、结果是怎么样的、有什么重大影响等问题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思考:
第一步丨通读单元前言。
第二步丨浏览目录。
第三步丨对重点内容做好摘录。
第四步丨依据自己预习的内容,给自己提问题。
扫除障碍预习法
4
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、相关资料以及请教他人等方式扫除学习障碍。
这种课前预习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,学生能自觉地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继续前进,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在进行课前预习时,应该认真阅读课本,找到问题后不仅要标上记号,而且要努力分区解决。
对于一般的问题,在预习中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应自行解决。因此,务必开动脑筋去想问题。
如果自己解决不了,可以先通过查阅工具书、资料,如若还没有解决,那么请教他人做稍微的提点,自己再去解决。在提点的时候一定是引导孩子去主动思考问题,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。end